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校“十二五”优势特色学科及重点学科立项建设以来所取得的建设成效,科学总结计划实施以来的成功经验和优势,认清差距和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任务,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调整学科结构,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整体实力,7月13日8时30分-16时,由研究生部主办的我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研讨会在西区一号楼第四会议室召开。校党委书记赵国刚,校长李大勇,副校长赵洪、孟大伟、魏新劳,校党委副书记陆岩,副校长孟上九、郭二军,校工会主席杨春出席会议。相关部门负责人荣盘祥、戈宝军、张凤斌、于晓洋、刘胜辉,各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分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和相关学院及学科负责人参加会议。研讨会由副校长赵洪主持。
相关负责人就我校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11个特色及重点学科的基本情况、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承担项目、科研成果、服务行业、区域及地方经济建设、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目标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针对各学科建设工作进行点评和研讨。赵洪副校长对各学科相关负责人及研究生部部署暑期学科建设的具体工作和思考问题,要求大家相互学习经验,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树立危机意识,查找自身不足,力争在下学期实现突破,取得更好的成绩。
校长李大勇在会上讲话。李校长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认为此次研讨会是对我校优势及重点学科的大盘点,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方向,是一次兄弟学院与学科间相互借鉴、理清思路、共建平台、共谋发展的难得机会。学校也将克服各种困难,积极解决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层次有待提高、高端人才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工作。李校长对学科建设工作提出四点要求:要立足现实,找准定位;要自强不息,充满信心;要主动出击,把握命运;要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李校长强调,要以“顶层设计是旗帜,强力推进是关键,广泛发动是保障”这一校庆工作经验来提高学科建设工作,学校与学院要共同思考,各司其职,以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不断探索学科建设工作的新思路,继续开创学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校党委书记赵国刚在讲话中说,此次研讨会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是一次学科升级的启动会。赵书记谈了三点体会:会议组织得力,全员重视,汇报详实,指明方向;各优势、重点学科定位准确,抢抓机遇,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今后工作思路明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稳步推进。赵书记指出:要提高认识,瞄准前沿,服务地方经济,争取省里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学科建设要在上层次、有数量的前提下强化内涵建设;要打破学院界限,内融外联,发扬多学科、多院系“打群架”的精神形成合力;要走下去、走出去、请进来,广泛调研论证,总结得失经验,而非坐而论道;要强化倒逼机制,签订“责任状”和“军令状”,完成硬性指标。同时要加强分类建设,进行分类指导,用不同的机制保障不同学科的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结构。
学科实力是衡量高校办学层次的主要标志,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以高水平的学科为支撑。此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各学科特色优势所在,深入分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入论证了“以服务地方经济规划学科发展”的道理,进一步思考如何整合学科资源,“组成大团队,做出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同时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我校干部调整工作后新任干部尽快进入角色,加大工作力度。研究生部也将利用暑期时间对各优势、重点学科汇报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和研讨,对学校更好地推进学科发展建设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路和举措。
学校召开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研讨会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