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砺剑•报国——记2014-ag真人

 忠诚•砺剑•报国——记2014-ag真人
欢迎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
理工人物 当前位置: ag真人 > 理工人物 >

忠诚•砺剑•报国——记2014-2015年度省大学生道德模范群体“哈理工国防生砺剑实践团”

作者:陈莹 蒋妲玎责任编辑:徐状 审核:校对:
来源:后备军官学院 党委宣传部 日期时间:2015-12-09 15:43:13点击:

他们是攻苦食啖的莘莘学子。

他们是文武兼修的热血男儿。

他们是立志报国的后备军官。

他们就是哈尔滨理工大学国防生砺剑实践团!自2012年起,这个由国防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优秀团队,深入黑龙江3000公里边境线,战严寒、斗酷暑,在实地考察中感悟使命,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在实践磨练中学习成长,用那份赤诚不变的忠诚信念,积极传播着最为可贵的青春正能量!

牢记使命 践行忠诚

2008年起,哈尔滨理工大学在国防生中持续开展“忠诚”主题教育活动,效果显著,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及中央军委委员的重要批示和充分肯定。忠诚源自于信仰,更离不开实践。为将忠诚教育引向深入,部分优秀国防生组成国防生砺剑实践团,每年寒暑假深入边防哨所,开展以“探寻边防军人精神高地、筑牢国防生忠诚品质”为主题的军事实践活动。他们遵循着“走进戍边军人、感悟忠诚品质,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基层部队,弘扬边防精神、砺剑无悔青春”的宗旨,怀揣着最为朴素的从军报国理想,走入军营,走近军人,触摸着强军目标,正努力成长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合格军人。无数次的艰苦实践,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过硬的素质,在极限条件下守护着使命,锤炼着品性。忠诚,已犹如一粒极富生命力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拔节开花。

2014年12月,哈理工国防生砺剑实践团在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评选”活动中,从全国700所高校中的5000多支团队中脱颖而出,在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总成绩排名第7),刷新了黑龙江省高校在此项比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

2015年10月,在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广播电视台等6部委联合举办的“2014—2015年度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大学生年度人物暨道德模范(群体)评选”活动中,砺剑实践团荣获本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道德模范群体”奖,并作为唯一的获奖群体代表在颁奖典礼现场进行了20分钟的展示表演。他们身着礼服、手握钢枪、口号嘹亮、气势如虹,许多家长长途赶来专门为他们颁奖,温暖画面感人至深,赢得了与会嘉宾和观众的近20次热烈掌声。

不畏艰险 勇于实践

零上三十度的炎炎酷暑里,他们深入军营,体验部队生活,与官兵同吃、同住、同娱乐、同劳动,叫响了“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口号;零下四十摄氏度的凛凛冬日里,他们傲雪凌霜,战天斗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像的困难。四年里,他们深入黑龙江珍宝岛某边防某部、黑龙江省虎林市边防某部、黑龙江省饶河边防某部、黑龙江省鸡西市武警内卫某单位、黑龙江农垦856农场等地,不畏艰险,敢于吃苦,扎实开展军事实践活动。

在边防部队当兵实践的日子,生活的艰苦、条件的恶劣、任务的繁重,远远要比队员之前预想的要深刻的多。

实践团成员王盟这样告诉笔者:“边防连队地处偏远,我们从哈尔滨出发要坐13个小时火车,才能来到距离边防部队最近的城市,再坐5个小时客车才能到达部队所在的乡镇,再步行十几公里蜿蜒的山路才能到达连队。那里没有商店,手机没有信号,站在哨所上望去,满眼都是一望无际的林海。在这样的人烟稀少的地方,城市里现代化的便利设施都很少见到。”实践团成员孙靖皓说:“到了部队完全是新兵的生活。参加一切日常的训练和任务。印象最深的就是蚊子个特别大,感觉特别猛!在学校平常见到的蚊子,一般都是在你身边飞,然后找机会落在你身上叮。珍宝岛的蚊子都是直线进攻,直接叮!隔着衣服都能叮透,无数的蚊子在你身边,你打死一个,又出来一群!”实践团成员祝乙添介绍说:“我们都是在深山老林里执勤巡逻,每天无论刮风下雨都要顶着漫山遍野的蚊虫走上几十公里的山路,即便是脚磨破了也不能掉队,忍着痛也要完成任务。每次身上都会带些伤,尤其是脸上,被树枝划破都是家常便饭,有的时候甚至还会遇到蛇。任务重的时候,一天就要站三班岗,平均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实践团成员薛航说:“虽然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到如此艰苦的环境,我们几名国防生刚开始还是打退堂鼓,甚至于想过放弃,但是指导老师的鼓励、并肩战友的支持,让我们几名国防生逐步适应。”

在实践过程中,国防生砺剑实践团也利用专业技能,尝试解决一些边防军人遇到的实际困难。实践队员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建议利用太阳能热水袋晒水解决官兵洗澡热水器供不上的问题;建议用40摄氏度的水刷碗环保又易去油污;在后备军官学院和选培办的支持下为部队购置了大马力风扇,解决了夜间战士在马路上的检查站执勤大量蚊虫叮咬的问题等等。闲暇时间,实践团成员还帮助考军校的战士辅导功课,或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工作。

几年里,尽管一次次路途遥远、环境恶劣,尽管一次次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但他们从来都无所畏惧,从不言苦。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中俄交界的边关哨所,他们在追寻着边防军人那“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热血豪情。他们先后与官兵座谈20次,单独交流150余人次,发放调查问卷1200余份,撰写心得体会300余篇,并且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数据资料,努力形成可学、可用、可推广的研究成果,受到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豪情满怀 砥砺奋进

指导教师任佳伟向笔者介绍:“我们的实践活动做得真实、踏实、扎实,不浮华、不走过场,我们就是真正要深入到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去开展实践活动,深刻感悟和学习黑龙江边防军人特有的高尚品质。每次活动,对于我和同学们来说,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共同成长,一起进步。我们的国防生和边防战士一样,个个都是好样的!”

实践团队员们还把实践感悟与心得带回学校,在全体国防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极大激发了国防生献身强军实践的热血情怀。他们还用自身行动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普通大学生,这个绿色而又朝气的国防生群体成为最吸人目光的关注对象,成为校园里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他们秉承着“忠诚使命、砺剑奉献、传递爱心”的信念,连续九年赴道里区新农镇万家小学、南岗区延兴小学开展爱心接力式支教;深入贫困山区开展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启动“大手牵小手”助学工程汇聚广大师生爱心对10名失学儿童进行长期资助;他们还定期慰问老红军,到敬老院、儿童中心、烈士陵园等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实践团成员在帮助着别人的同时,也在砥砺锤炼着个人品质,他们用军人的脊梁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将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了下去。

经过实践锻炼,实践团成员学习训练更加积极主动,表现更加出色。历届实践团成员100%加入党组织,100%获得奖学金、100%获得校级以上奖励。毕业后到部队任职,他们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部队的中坚骨干,如陈真、陈文渊、朱会明、吴浩萌、李金阳等。

庄严整齐的背后是无以计数的汗水,跌倒爬起的坚持是时刻铭记的梦想。3000公里边境线上的热血挑战,零上30度到零下40度的寒暑坚守,他们将个人梦想照进中国梦的荣耀现实,他们用责任担当擎起国防梦的铿锵步履。他们用四年的坚守磨砺舍我其谁的中国利剑。中国梦,国防梦,强我未来国防,看我今朝龙江!

哈理工国防生砺剑实践团将永远豪情满怀,砥砺前行!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综合素质、感人的成长事迹、向上的精神风貌被全校师生认可称赞,将引领在校大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谱写无悔的青春华章!

学校领导与砺剑实践团合影

深入龙江边防 守卫祖国边疆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