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学校确立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全面加强校风建设的整体发展思路,迈上了建设高水平大学新征程。就哈尔滨理工大学而言,人才强校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其中,优秀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正在彰显。在学校即将召开第三次党代会、规划“十三五”之际,学校推出“为党旗增辉”专栏,旨在充分展示广大优秀党员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可贵品质,从而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引领广大师生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新贡献。
李忠华: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2005年5月至2014年5月,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现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南非瓦尔技术大学访问学者、全国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副组长。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骨干教师创新基金、山东省计划科技项目、国家人事部归国留学基金等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3项,东北电力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目前主持“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企业委托项目多项。
犹记得2013年6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团总支在1号教学楼组织了一场毕业生欢送会,主题叫:“别了,这一季电气岁月”。时任电气学院院长的李忠华出席了这场晚会并致辞。李院长身着白色圆领t恤,身形稳健,神情素然。在场的同学们丝毫感受不到一丝令人紧张的所谓“领导气场”;相反,他虽然不苟言笑,但致辞中却句句珠玑,蕴含的道理却那么深刻隽永,表达的情感却又那么真挚诚恳。
致辞完毕,晚会开始。晚会分“彷徨”、“呐喊”、“朝花夕拾”和“祝福”四个主题演进,恰恰对应着同学们大学四年的不同心境。在座的毕业生们,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大一刚刚入学的那个喜悦而又充满期待的季节,李忠华院长和他们座谈时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从你们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该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规划和认识,并为了这个规划找寻你在学习中享受到的最大快乐。不虚度光阴,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时刻自醒,打牢基础知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科技竞赛。四年后羽翼丰满了,找到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开始你的另外一段精彩人生。”
秉公无私淡名利 清正廉洁显真知
高雅、自由和神圣的殿堂,这是李忠华教授对于大学的解读。在他看来,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应认真、刻苦和持之以恒;而对大学的管理,也应自治、民主和与时俱进。
李忠华教授对待学院工作,始终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在处理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上。他制定规则在先,避免就人论事,做到就事论事。因此,学院内没有发生过一起因利益分配不均和处事不公引起的打官司告状事件,同事们之间的真挚关系得到了有力维护。在重大事件上,李忠华始终提倡和坚持采取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学术学位分委员会以及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方式予以讨论解决。
在学生保研、二表b学生专业调整、学生违纪等敏感问题上。他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人情干扰和压力,坚持原则,绝不让步,为此得罪了很多人。但正是由于他求真务实地紧抓内涵建设,电气学院的学风和教风才会自始至终不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电气学院的实力和影响力,以及他个人的高风亮节和个人魅力,最终赢得了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和行业人士的广泛认可,很多毕业生都已成为大中型企业和相关领域的技术和领导骨干,我校也因此被企业(行业)誉为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
李忠华教授对个人名利看得极其淡泊。尽管担任院长期间,电气学院取得了不少骄人成绩,但所有评优评奖的机会,他全让给了一线骨干教师、班子成员和院机关工作人员,他本人为学院师生铺路搭桥,甘为人梯,默默地奉献着。
任学院院长期间,他提倡和保持着电气学院一贯的廉政风气。尽管当时学院财力条件尚可,但他还是坚决否决了部分人关于购置办公用车的提议。在他看来,学院的可支配收入,更应该用于行政办公、学院发展和教职工身上。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电气学院所有办公设施,能用的都坚持不予更换。就连他自己的办公室,现在还可以找到原东区工作时的办公用品。对此,也有院里的同志讲这样会影响学院对外形象。但在他看来,坚持廉政奉公,是一种更重要的形象。
教学中心为主线 科学研究为支撑
在承担学院繁重的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李忠华教授还从事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他看来,人才培养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最根本的职责和义务。高等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学院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一直重视并积极探索的问题。根据人才培养质量及行业需求,学院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先后完成了14套培养方案的制定,涵盖了7个专业方向的185门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研究得到保障,学院的20多个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为发挥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以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学院针对电机、电缆、变压器三个行业进行“定制式”人才培养。学院还与企业共同制定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与国内多家电力装置制造企业签订本科生及研究生人才联合培养与实习基地。
在科研方面,李忠华教授带领学院科研人员,立足于国内学术前沿,紧跟电气、电信专业的发展方向。学院拥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电机与电器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几年来,学科始终坚持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优化平台资源与配置,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内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学科在基础研究、技术集成和产学研相结合方面的优势,形成了多个目标明确、优势鲜明的研究方向,如:纳米工程电介质材料及特性,工程电介质制备与评价,非线性绝缘电介质理论及应用技术,特高压电力设备绝缘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巨型水轮发电机、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关键技术,高压特种电机与节能电机关键技术;风力发电理论与新能源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及驱动控制技术等。学院承担“973”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7项、国家“863”课题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9项、省部级项目86项、厅局级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373项,累计科研经费1.71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411篇(国外刊物104篇,国内刊物758篇,国际会议435篇),其中sci收录93篇、ei收录626篇;申请发明专利116项、实用新型专利109项,授权发明专利44项;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他本人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sci和ie收录40余篇,课题研究曾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3项,东北电力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为哈尔滨电机厂和东芝水电设备(浙江)有限公司研制大电机绝缘线棒冷热循环试验装置各一套,填补国内空白,整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实际行动做表率 领电气学院创辉煌
在担任电气学院院长期间,他带领全院教职工凝心聚力,秉承“讲团结、树正气、重内涵、求发展”的院训,勇于开拓,在教学、科研、学科、党建和学生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明显的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在学科建设上,2007年“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被教育部评定国家级重点学科,成为我校至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十一五”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
在科研平台建设上,2006年“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验室”被省教育厅评为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011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后更名为“电机及其控制”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电介质工程”实验室于2009年被黑龙江省科技厅评定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2012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同年被国家科技部评定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4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优秀”成绩通过科技部建设验收。该重点实验室是我校至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实验室于2009年评定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该重点实验室是我校至今为止唯一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技术工程中心”2008年评定为教育部工程中心,该工程中心到目前为止是我校唯一一个教育部工程中心。“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技术工程实验中心”2010年被黑龙江省发改委评定为省级重点工程实验中心。
在本科教学和专业建设上,“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以“优秀”成绩通过建设验收,后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是我校唯一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评定为黑龙江省省级重点专业;“电机学”课程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精品课和精品公开课,该课程是我校唯一一门国家级精品公开课;“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精品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在科学研究上,年科研经费实际到款额由当初的75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2350余万元。科研成果产出量和科研经费实际到款额始终在学校排名第一。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两人评定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两人评定为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先后有两个研究生培养团队评定为省级优秀创新研究团队。
在学院文化建设上,成功举办我校历史上所承办的最高级别的国家学术会议——“第九届电介质材料与应用国家会议(ieee-icpadm2009)”,承办全国电气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教学协作组工作会议一次;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一次。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围绕学科建设与教书育人两条主线,学院矢志不渝地激发着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有明确目标和具体标准的制度。学院明确提出:师资队伍建设,除了重视职称和学历的提高,更要以师德建设为重点;明确要求“教师应具备爱心、责任心及具有与学生协调和沟通的能力”;教师必须“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治学严谨、刻苦钻研、开拓创新、为人师表”。为了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学院把师德师风考核纳入到学院期末对教职工工作考核中。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在所制定的“教职工业绩考核量化细则”中,将学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及教学水平评定的权重系数明确为50%,而专家评定的权重系数为30%,学院领导评定的权重系数为20%。完善的考评制度和监督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学院师德建设快速发展。
李忠华教授秉承“讲团结、树正气;重内涵、求发展”的电气学院院风,身体力行,团结班子成员,积极推进学院内涵建设,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付出意识。可以说,电气学院这九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他无私、公正和智慧的领导,是绝对分不开的。
泰而不骄,彰显人格魅力;务实创新,铸造学院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