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届毕业生秋季就业走访用人单位工作总结(三)-ag真人

 14届毕业生秋季就业走访用人单位工作总结(三)-ag真人
欢迎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
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 ag真人 > 招生就业 >

14届毕业生秋季就业走访用人单位工作总结(三)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高山 审核:校对:
来源:招生与就业工作处 日期时间:2013-09-29 16:03:26点击:

机械动力工程学院 柴剑 张大为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对高校学生培养的相关建议,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召开2014届毕业生秋季走访用人单位专题会议,拟定于在2014届毕业生冬季双选会召开前,开展秋季走访用人单位工作。机械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柴剑、张大为两人一行对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城市进行了用人单位走访。

此次走访历时13天,总里程8874公里,共走访的城市有深圳、广州、佛山、顺德、南宁、桂林、柳州。我们共携带毕业生生源表等50余份;走访用人单位15家,走访资深校友、优秀毕业生13人。通过走访进一步加深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了当地的用人政策及一些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对我校起到宣传的作用,为我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就业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次走访的主要目的:

1、邀请用人单位到我校参加双选会,感谢他们对我校就业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2、走访参加过我校双选会的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对方,为学生做更准确的宣传。

3、进一步增进我校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友好关系,了解对方2014年的用人计划,更好地架设单位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4、了解企业对我校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及建议。

5、对走访地区就业形势进行调研。

二、走访地区的基本情况与用人情况

1、走访地区情况

(1)深圳

深圳是中国以来第一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是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

深圳是中国南部美丽的滨海城市,有辽阔的海域连接南海和太平洋。深圳毗邻,市域边界设有全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12年经济总量居中国大陆第四位

(2)广州

广州,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中国的南大门,中国,,国家三大综合性之一,世界著名的,国家的、、、和中心,中国南方的、、、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社会经济文化辐射力直指。

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历史最悠久的对外,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广州是的代表、的兴盛之地。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广州外国人士众多,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是全国华侨最多的大城市,与北京、上海并称“”。

(3)佛山

佛山,省第三大城市,位于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省中部腹地,地处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及的交汇处,东倚,南邻,地理位置优越。

佛山是中国古代之一,与广州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共同构建成“”,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4)南宁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有制糖、食物和轻纺、机械、电子、建材、化工、冶金、煤炭等,是我国、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南宁是我国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枢纽,铁路有南昆、湘桂、黔桂等,公路有210、322、324、325等国道及广昆、南北、南桂等高速公路。民航开通有2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水路顺而下可到等地。

(5)桂林

桂林市,以其奇特的和悠久的文化闻名天下。是享誉海内外的国际旅游城市,素有“”之美誉。1985年10月,国务院把桂林市的城市性质定为“中国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桂林是的名城,文化,旅游、中心,历史名城,全国重点。桂林的工业主要以、、为支柱,并建立了桂林高新技术。

(6)柳州

柳州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发达,2009年11月9日成为继北京、上海后第三个汽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是中国第一个市区人均年生产汽车超过一辆,城市人均生产汽车最多的城市。其他支柱产业包括为代表的机械业和为代表的业,轻工业也较发达。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780.4亿元,增长11.5%;工业总产值3700亿元,增长17.4%;

2、关于企业

我们在广东先后走访了深圳科立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神舟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深圳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佛山顺德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宁电机有限公司、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柳州钢铁集团等多家企业。通过走访得知,大部分公司今年都已初步制订了校园招聘计划,预计会在10月份陆续来到北方进行宣讲。我们走访的部分企业单位有我校的毕业生,我们也在公司与校友进行了座谈,详细的了解了他们在公司的发展情况以及对母校发展的建议和意见。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对我校的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校毕业生的务实精神、工作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做了充分肯定。部分用人单位也建议我校能够尽可能的根据实践工作需要开设或制定相关课程,形成企业和大学更好的人才培养对接。公司也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以致用,并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积累经验,提高科研水平。

珠三角地区有很多企业对高层次人才引进有相应的政策优势:(1)创办企业:允许在校研究生和经院校同意的在校大学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并保留其一定时期的学籍。市属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相关科技人员离岗在职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离岗期间由原单位继续为他们协议缴纳养老、失业和医疗三项保险费,同时允许他们两年内回原单位竞争上岗,仍享有与连续工作的人员同等的福利待遇。注册资本不能一步到位的,首期只需缴验注册资本现金出资总额的50%,余额可在两年内分期缴验。

(2)安家补助:引进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员30万元;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和各类省部级“人才工程”重点资助的培养人选;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万元;博士后工作站研 究人员出站后愿意留在我市工作的10万元。夫妻双方同属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由补助标准高的一方享受安家补助。

(3)落户:博士、硕士、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者,在办理本人户口进杭的同时,其家属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迁;夫妻双方或女方符合人才引进进杭落户条件的,其未成年子女可随迁;男方符合人才引进进杭落户条件的,其未成年子女符合随父投靠年龄段的可随迁。

(4)住房: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技术职称者;具有硕士学位的副高级技术职称者;持有中国护照,在国外学习并获得国外硕士以上学位或回国后取得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留学人员;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等;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省级特级教师、国家级名医生、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以及体育、文艺等专业同等 荣誉者,以上人员可申购专项经济适用住房。

三、走访的心得体会与建议

此次走访,我们大力宣传了我校近年来的发展,在招生、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学校基础建设、软硬件方面的变化和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等,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使许多用人单位对我校有了新的认识。有些用人单位对我校有较高的评价,对我校的毕业生表现出极大的认可。我校主动走出去,了解国内用人市场,为毕业生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赞成,拉近了我校与用人单位的距离,也取得了更多单位的信任。然而,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受大环境影响都变得十分严峻,高校在逐年扩招,研究生招生也不例外,而一些企事业单位却在逐年的减员,面对毕业生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一些企业纷纷抬高了门槛,对于非985、211等高校学生概不考虑或薪资待遇较985、211院校的毕业生有所区别。同时一些毕业生就业观念比较守旧,眼光始终放在“大城市、大机会、大单位上”,而不愿意到小城市、小企业去就业,不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

结合此次走访,在总结以往就业指导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思考,我们有如下建议:

1、 加强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本科学生没有就业经验或就业观念淡薄。学校应从学生根本利益出发,设立定期的培训辅导,指导学生要立足根本,看清楚自己到底是属于哪一个层次的人,不要好高骛远,不一定非得大城市才能得到发展,例如有一些中型城市的企业也是极好的去处,那里的城市建设虽然一般,但到那里后,这些企业确实更加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择业的时候不要单纯地用工资的高低、城市的好坏去衡量一个企业,一定要了解清楚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企业,去了之后是干哪个岗位,在那个岗位是不是真的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再选择是否签约;在面试时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务必要守时、守信、言谈举止得体、穿着整洁等等。

2、 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在走访的单位中,有些单位负责人向我们介绍,有的学生虽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但并未到单位报到;有的学生到单位报到后,对单位不瞒,递交了辞职信未经单位审批或一声不响地离开了,这就给用人单位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影响了用人单位本年度的用人计划,致使某些岗位有缺人、少人的现象。同时也给我校毕业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降低了我校毕业生的诚信度,更给我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加大就业指导力度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诚信教育。

3、加强与我校有过合作关系的单位的联系,加大走访力度,最大限度地拓展就业市场

加强与长线用人单位的联系,奠定就业工作的基础。应该与这些单位和企业定期的进行交流、沟通和走访。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拓展更多的用人单位,扩大我校学生的就业范围,提高就业率。像一些单位和企业种类多的城市,应该把这样城市的走访工作做得更细,更充分,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集中这样的一到两个城市派出走访组,最大限度地拓展就业市场。尽可能在一个城市更多的走访用人单位,并与一些重点单位深入交流和沟通,争取与我校建立长期的用人合作关系。

5、继续派相关人员进行用人单位走访,加强走访人员自身队伍建设

真正走出去才会清醒的认识到目前的就业形势,通过这次的走访,我们感觉到这种做法很好,不但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开阔了视野,而且对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及其他工作是必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此次走访的收获很大,相信这次走访会对我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加快我校毕业生就业的步伐。

2013年9月24日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