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奋进路 青春闪光辉
——记2005届志愿服务西部、志愿服务基层毕业生李俊霞
这几年经常有人问她:“你家那里的经济那么发达,你的学历又高,为什么还要来到我们这里?为什么你在这里待了八年还不走?”面对一些人的好奇和质疑,李俊霞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想多说什么,只想用行动证实自己选择的价值。其实从我独自踏上西部这片土地的时候,我的命运就已经和甘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面对着母校的老师,李俊霞以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回顾了自己八年服务西部的奋进历程。
李俊霞,哈理工经济学专业2005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她曾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学年党支部副书记;她连续多年获学校奖学金;毕业时他的成绩达到保送研究生标准;她被评为“心系祖国需要、志愿服务基层”优秀毕业生,受到学校表彰。
2005年,她响应国家号召,自愿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甘肃省参加为期两年的志愿服务。8月份,她告别亲人和朋友,独自踏上了奔赴祖国西部的列车,经过20多个小时的颠簸,到达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经过两天短暂的培训后,来到了泾川县,经过再分配,她被分配到到泾川县城关镇人民政府工作。
见过领导后,她被领到自己的“新家”:一间低矮的破瓦房,里面一无所有,墙壁斑驳且有漏雨的痕迹,门锁象征性地挂在腐朽的门框上,看样子稍有震动便会发生自由落体运动,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一下子就展现在她的面前。
第二天准时上班。她被安排在党政办从事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几天下来,她感觉自己像一个多余的人,当地土语方言不通,工作又不具体,没有人理睬她。而更多的是同事的不理解,他们不明白,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的本科毕业生为什么会到如此贫穷和落后的地方来。面对这样的现实,她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也怀疑了。但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又坚定了她继续服务的决心。有一次出去打电话,当话吧老板知道她是志愿者时,不但少收了5角钱,还表示了他对志愿者的理解和支持。面对如此善良淳朴的话吧老板,她流下了眼泪。原来还是有人这么理解和支持志愿者的。
为了打破僵局,她主动要求工作。工作有了,却没有人相信她的工作能力。那天,她校对完一份文件,主任说:“你能确信没有错别字了吗?如果再有,我拿你试问!”。“我确信!”她坚定地回答。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她都严格地要求自己,哪怕是文稿中的一个字,她都要仔细的推敲。她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被证明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慢慢的,她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城关镇地处城郊,既要作好一般性的乡镇工作,又要负责城镇开发,因此工作量特别大。从早上7:30到晚上9:00都是上班时间,也没有周末,就是法定假期也放不了几天假,晚上加班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工作时间长而辛苦,但充实,也能体会到被需要和被认可的快乐!在单位里事无巨细,甚至是打扫厕所卫生,她都能做得有条有理,令领导、同事满意,自己也满意。
工作之余,她喜欢到县城附近的村庄和学校去看看。在这里没有像泾川一中这样先进的现代化学校,但更多的是简陋的校舍。几间破旧的泥瓦房、一圈低矮的泥土墙就围成了一所农村小学,学校里唯一的体育教学设施就是一个破旧的篮球筐,也许学校还没有篮球吧?像这样的学校,夏天还好,一到冬天学生就受罪了。冬天教室里仅有一个小碳炉供大伙取暖,孩子们的小手和小脸都冻红了。这里的人们有的还住在山上、住在窑洞里,有的家里至今还未用上电灯,平时吃的都是一些发黑发黄的馒头,也少有时鲜的蔬菜。
泾川县是甘肃省平凉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单位,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当地无重工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经济收入主要以苹果种植为主,物价水平较高。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贫困、落后是不争的现实。她备感作为一个志愿者的重任。
她说:“与当地的孩子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不但有条件上学,而且可以上初中、读高中、上大学。在大学里,我们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配备齐全的各种教学设备,有知识渊博的老师,可我们有认真对待过这些吗?我们曾经珍惜过这些吗?迟到的、早退的、旷课的大有人在,食堂里肆意挥霍的更是屡见不鲜!有一种生活,只有经历了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艰辛,才能真正懂得珍惜。因此,我想对所有在校的学弟和学妹们说,请珍惜我们受教育的机会,请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转眼间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一年期的志愿者就要离开了,两年期的志愿者也有人将服务期由两年缩短为一年。有人问过她去留的问题,她决定留下来,将两年的志愿服务进行到底,毕竟当初的决定不是一时的冲动。
2006年,她参加了当地公务员录用考试,取得了笔试第五、面试第一、体能测试第一的成绩,最后被泾川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录用,12月份她正式报到上班。
如果说志愿服务是个过度的话,那么交警队的工作才是她人生真正的开始。
刚进交警队的时候,她被分配到办公室工作。至今,她仍清晰的记得,刚报到就遇到了全省三基建设现场会的召开,作为解说员,她到凤口中队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解说会议时的紧张,向一位与会人员解说“凉毂降温”的“毂”字如何读写时的喜悦;还记得第一次上路时的羞涩;也记得第一次执勤时的激动。
一年的上路执勤,使她顺利地融入到工作中。2007年6月,她开始担任交警大队会计。面对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她尽自己最大之能,无丝毫懈怠之心。至今,她从事财务工作6年,制定了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并连续多次在支队年终目标化管理考核中取得好成绩。作为办公室的一员,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还协助办公室主任和其他同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积极参加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2007年4月,她代表泾川县参加平凉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法规性文件电视知识竞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同年7月,她被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2008年1月,新警初任培训,她被甘肃省公安厅评为第21期新警初任训练班优秀学员。
2010年春天,中共平凉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公开选拔“80后”优秀年轻干部。通过考试、考察,李俊霞成功入选,成为平凉市公安局唯一入选的一名女民警。同年6月,单位竞争上岗,在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上,她成功抓住了机遇,通过竞争上岗成为大队车管分所指导员,同时到泾川县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挂职主任助理。
她竞争上岗的职位就是车管分所指导员,但由于大队工作需要没有让她正式到岗,只负责一些简单性的日常工作,可是她还是想把车管的工作做好。
如何才能从一名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为一名精通车管业务的行家里手?
她觉得首当其冲是要学习,学习政策、法规,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向兄弟单位学习。刚上岗的时候,她每天都要查阅很多资料,努力使自己说话、办事不外行,使自己的工作跟得上业务的发展。不但要学习,还要让大家知道你都在做什么。
其次,就是抓宣传工作。她利用大队投资安装的led电子显示屏,进一步公开、扩大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然后在总队网站等媒体刊登宣传信息,宣传泾川车管分所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扩大车管分所的影响力。她撰写的《方便驾驶人服务老百姓》的文章刊登在《甘肃法制报安全畅通周刊》上,这是泾川车管分所在报刊媒体上的首次亮相,从而提高了车管分所的知名度,也推动了全所工作的开展。
再次,她以“方便驾驶人、服务老百姓”为宗旨,转变工作理念和思路,深入推进了社会管理创新。一是设立了交通管理服务站,增加了管理力量,延伸了服务触角,努力消除了管理盲点和空白;二是申请开办了免检汽车登记业务,进一步延伸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泾川车管分所的免检汽车登记业务也于2011年6月1日正式运行。
虽然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她并不满足。2012年,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交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公安交通管理系统科级以上的业务骨干均可报考。通过筛选,她有幸到清华大学去参加考试。
但复试时有一门《交通工程学》专业课,这是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虽然没有被清华大学正式录取,不过庆幸的是,可以继续跟着学习,然后再考。
她说,当知道自己没有被录取的时候心情,很不好。从北京回到了单位,决定不再考了,不就是一个在职研究生吗?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连保送研究生自己都放弃了,现在还会在乎这个吗?可转念又想,当年都能“保研”的学生,现在连在职研究生都考不上,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所有的不努力,在关键时刻暴露得一览无余!
通过这件事情,她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此心态平和了,人也变得更加踏实了,学习也更加刻苦了。
八年的风风雨雨,八年的异地奋斗,青春的年华更加绚丽多彩。她深深感受到了工作的责任和光荣,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她说:“回首这八年来的成败得失,成功的鲜花既为我而绽放,也是为母校而盛开;失败的教训,既是今后前进的动力,也是自身潜能尚未充分挖掘的体现。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和工作当中,以出色的成绩回报学校的培养和老师们的厚爱。”
选择到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关镇人民政府志愿服务,是她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的有机结合;那么,服务期满后,放弃了回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再次选择了在西部继续志愿服务,在平凉市泾川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做一名普通的交警,则是她选择用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工作方式践行“诚实为人、踏实做事”的理工品质。
2013年9月学校派人走访在甘肃省泾川县交警大队工作的2005届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李俊霞校友(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