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扎实做好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看望多年在西部,在基层、在艰苦行业工作的毕业生,了解毕业生在当地的工作、生活情况和拓展就业市场工作。按照学校要求,2013年9月,招生与就业工作处王坤、校友办王永鑫走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的“心系祖国需要、志愿服务西部、志愿服务基层”的毕业生和毕业生志愿服务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
学校走访工作在当地面向西部、面向基层、面向艰苦行业的毕业生中反响巨大,得到了在西部、在基层、在艰苦行业毕业生工作和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效果显著。走访组走访历时14天,全程行程一万二千多公里。走访组重点走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昌吉市、奎屯市、北屯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2团、乌鲁木齐市和甘肃省金昌市、平凉市泾川县。走访了特变电工集团、新疆线缆厂、新疆变压器厂、独山子石化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2团、新疆众合股份有限公司,金昌集团等企业。举办了5场 “赴西部、赴基层、赴艰苦行业志愿服务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友座谈会”,走访了近60余名长期在西部服务,在基层服务、在艰苦行业服务的毕业生,他们既有白发苍苍的老校友、有在企业大展人生理想的师哥师姐,又有刚迈出校门走进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志愿者,分别与他们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个人及家庭情况、在企业的发展和际遇。同时,积极邀请用人单位到校参加“双选会”和进行校园招聘会,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了解企业状况,ag真人的文化和企业薪酬福利等情况。
中西部地区企事业单位是我校理工科毕业生展示才华和个人能力的广阔舞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企业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战略和以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体的重化工业格局。国营企业、中央直属企业和较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较多,私营经济不发达。政府资金投向主要集中于城市,成为城市兴起与发展的主导推动力量。例如:以石油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克拉玛依市、甘肃省泾川县,以加工工业为基础的石河子和以机械工业为主的乌鲁木齐市、以矿产、金属材料为基础的金昌市等。该地区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饮食文化关注度较高,给与了很大照顾,部分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薪酬福利待遇情况高于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
学校毕业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优秀的“双实”品德是学校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建功立业的重要保障。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发展状况比较好、有很多毕业生做到了中层以上。我们在走访过程中,与在西部、在基层、在艰苦行业的毕业生单位负责人和同事进行了沟通,毕业生在企业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同事们的广泛关注度,他们对毕业生良好的专业素质,不怕吃苦、能安心在相对偏远的地区工作的精神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05届、2006届、2007届毕业生在上述区域工作人数较多,很多毕业生看到我们远道而来非常感动,他们大多数人已经在本地买了房子,建立了家庭,打算长期扎根于本地。2005届毕业于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李俊霞告诉我们,选择到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关镇人民政府志愿服务,是她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的有机结合;那么,服务期满后,放弃了回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再次选择了在西部继续志愿服务,在平凉市泾川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做一名普通的交警,则是她选择用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工作方式践行“诚实为人、踏实做事”的理工精神。
通过走访,学校毕业生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代表希望学校积极进行教学研改革,与企业和社会需求接轨。用人单位表示更注重大学生基础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非常看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企事业单位希望在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和专业上有所扩大。企事业单位选聘毕业生优先挑选西北籍毕业生,西北籍毕业生到单位后,工作稳定,利于单位发展。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长期关注理工大学的发展,希望学校能够给予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积淀中,学校始终坚持以深入开展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为重点,开展“爱国、爱党、立志、成才”的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促进毕业生和谐就业。自2005年开始,先后有473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奔赴乡镇农村、地震灾区、中西部贫困地区和艰苦地区、艰苦行业。涌现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曾满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甘肃省先进个人、首届“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者”陈艳刚,“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者”于衍刚等一批在基层成长、成才的先进典型。8年来,学校共为473名志愿服务基层的毕业生减免校内贷款434750元,奖励人民币1058000元,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择业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心系祖国需要,志愿服务基层”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在校园内、学生中逐渐形成了到基层光荣、到基层可敬的良好氛围,为基层和艰苦地区输送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同时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良好反响,学校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举措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日报》、《香港大公报》等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2005年8月14日,《光明日报》在头版以《哈尔滨理工大学鼓励毕业生把“根”扎在基层》为标题对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目前,针对复杂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哈理工学子将就业的姿态逐渐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观相结合,将个人能力水平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发展相结合,勇于到基层艰苦行业、到西部、到地震灾区拼搏奉献,磨砺成才,为选择到基层就业的学生架起信念桥,切实把时代的召唤和国家的要求转变为我校广大毕业生的自觉行动。
走访组成员走访在特变电工集团正在军训的2013届学校毕业生
走访组成员在特变电工集团举办“赴西部、赴基层志愿服务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友座谈会”
走访组成员走访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2团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
走访组成员走访在甘肃省泾川县交警大队工作的2005届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李俊霞校友(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