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学院 黄海 苑芳海
为了拓宽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渠道,帮助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加大对我校毕业生源的宣传力度。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一步探索教育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良好模式,建立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我们于2013年9月8日从哈出发,对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的用人单位进行了为期11天的走访考察、推荐毕业生的工作。现将走访上诉地区走访情况汇报如下:
一、走访地区的情况
1.上海地区:我们走访了上海张江高科高新园区多家企业及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与以下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苏州耀群净化科技有限公司、展讯通信有限公司、amd上海研发中心、世芯电子、寰鼎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2.浙江地区:我们走访了杭州天堂软件园多家企业,与虹软杭州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同时走访了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
3.广东地区:我们走访了惠州市创仕实业有限公司、瑞亿智能控制设备(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华为有限公司。
通过我们的走访已确定推荐毕业生就业2人,达成就业、实习意向5人。目前初步和世芯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虹软杭州公司达成了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协议,目前我院刘胜辉院长已经给世芯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郑永力先生和虹软杭州公司人力资源总经理谢世勇先生发了邀请函。近期两人将来校与学院进一步商谈软件学院学生定制培养事宜。
此外走访组还走访了我校软件学院往届毕业生,包括06级、07级和08级。与这些毕业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其生活、工作情况。这些毕业生也向走访组介绍了目前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及工作以来的心得体会。对我校即将毕业的学生就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走访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1、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对毕业生的诚信教育。
在我们与企业领导交谈的过程中。领导向我们说:“在去年,用人单位与其他学校毕业生虽达成了就业协议,但不能及时到我用人单位报道或根本不报道,这种情况影响了我用人单位本年度的用人计划,致使某些岗位有缺人、少人的的现象,还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鉴于此,为了防止此现象在我校发生。我校应该大力加强对毕业生的诚信教育。保证我校毕业生在外的诚信度和美誉度,使我校就业指导工作顺利的进行。
2、加大对专业的指导力度,加强我校就业指导工作。
让学生对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就业形式有深刻的了解,明确学习目的,确立发展方向,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就业指导方面应该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求职技能、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3、加大力度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切实扩大我校学生的就业范围。
我校应坚持以联系单位中的企业为主线,通过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增进彼此感情,更直接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和需求,为做好本校就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广泛加强我校和各用人单位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加强我校的宣传力度,扩大我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更促进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多方面合作。走访中,经调查发现,这几年随着ag真人的人才招聘的不断发展,招聘理念不断更新,网络招聘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建议我校就业指导部门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根据我校专业的种类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与用人单位建立ag真人的合作伙伴关系,开辟更宽阔的就业市场。
4、了解市场实际需求,适时调整招生计划。
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人才竞争逐年激烈。为了提高本校教学质量,培养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在同类大学生中出类拔萃。建议我校在可能的情况下合理调整专业招生规模。同时,近年来,出现了有些专业无人问津,有些专业供不应求的现象,鉴于此种情况,建议我校应及时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各专业发展策略和方针。
5、毕业生要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就业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到祖国建设中。
毕业生应做好到用人单位工作的前期心里准备。面对地方文化差异,饮食习惯的不同,要有吃苦耐劳和扎根企业的决心,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保证。
6、有效利用校友资源
我校电气、机械学院的毕业的校友,目前在公司担任总裁或副总裁,建议加强与学友的沟通与联络,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三、部分单位对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1、 合理调整专业,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培养大学生的基础能力,提升自身素质。作为育人单位的高校,应该强化并落实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高校也可以专门开展就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引起广大大学生的关注和重视,让基础能力走向专业化。
2、帮助学生做职业生涯设计,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
目前我们已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充分挖掘潜力,为学生开设诸如生涯设计、时间管理、人际交往、仪表与礼仪、演讲与口才、求职技巧、跨文化沟通等一系列就业指导相关课程,从而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十分有效,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外联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就业能力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化活动,适时接触社会,提升其创新品质,拓展其就业方向,以此积累社会经验。
三、就业形式综合分析
此次走访用人单位,我们发现,目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而且这种现象将一直存在,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阻力。现将就业形势分析如下:
1、内因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内部因素即是本科生的择业观念。近年来本科生择业观念仍注重于薪水待遇、地域条件、公司规模和社会福利,以个人的综合利益作为择业的基本前提条件,进而导致,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不投身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如选择到西部去建设)工作、不选择到工资低、条件差、福利小及非公有制小型企业就业。这种错误的择业观念严重影响了就业情况。原因在于一方面毕业生,不能从个人实际情况、社会需求以及当前的形式来考虑择业方向,从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影响到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从基本国情来看,我国是正在发展中的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毕业生的这种择业观与国家的基本国情、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计划相矛盾,造成了相对落后的地区求贤若渴,经济发达的地区人才拥挤的后果。
2、外因是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外部因素即是用人单位的择员观念。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毕业生也随之逐年增加,导致应届生供大于求,加速了人才竞争,进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一些用人单位对名牌院校及211工程院校的毕业生格外关注,极为偏爱,甚至有些大型用人单位把这些做为录用毕业生的基本参考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校的就业情况。
四、毕业生择业须知
此次走访,我们和企业负责人座谈,在此过程中,我们收获颇多,总结出毕业生择业需注意的几个事项:
1、网上链接,加快就业信息传递速度。
在我们走访的人才市场时,了解到很多地区或学校的招聘会提前一个月就在人力资源网上宣传,人才市场上招聘信息天天在网上更新,如果我们做好网站链接,学生在校园网上就可直接获得最新最快的消息。
2、毕业生应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求职过程中加强注意,有助于求职成功。
一般来说,用人单位重视应聘者的主要优点有:人品、领导潜能、应聘动机、个人事业目标、成熟程度及其过去的经历;应聘者的应对能力、机智、紧急反应力;应聘者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应聘者的学业成绩及其就读学校的声望。 用人单位不希望应聘者出现的缺点是:仪容不整、衣着不佳、态度不良;缺乏自我表达的能力;在听取招聘人员谈话时,不能掌握重点;不懂普通礼节,举止粗鲁;表现得没有自信、没有兴趣、没有热忱;说话过于自负,信口开河,目中无人;推销自身时显得太过火;有意躲避、欺瞒,态度不诚实和说话拖泥带水。因此,在应聘时,毕业生应注意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上述提到的缺点,这样才能提高应聘的成功率。
3、毕业生要培养信心,争强挑战性。
真正建立了自信,气质会更优秀,能力会更强,生活态度就会变得更乐观。现在大部分学生过于依赖朋友、家长和学校,进而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心。这必将导致毕业生依赖心过强,缺乏挑战力,不能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毕业生在勤恳、高学历的前提下,还要加强自信心的培养,努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挑战精神的学生。
此次走访用人单位,使我们对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果能长期有效的加强我校和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不仅有利于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更会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多方面合作。以上就是我们的走访工作总结,工作中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望领导见谅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