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是新生报到的日子,哈尔滨的天空格外晴朗,轻盈的白云悬在空中遮不住探出头的太阳。在这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化工学院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大学生。
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欢乐的笑声,报到的新生带着好奇的目光打量着陌生的环境。此时,化工学院新生报到处一片繁忙,“绿色通道”办理处更是紧张的忙碌着,负责新生“绿色通道”的田海燕老师正在积极地为家庭困难的同学办理入学“绿色通道”手续,耐心地了解新生家庭困难情况,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认真讲解我校关于特困学生的资助政策,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咨询服务工作,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田老师细致的温情服务,让学子们感受到理工大学的温暖,感受到化工学院的真情关怀。
一位纤瘦紧皱眉头的女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就是制药14-1班任丽洁同学。经了解,该同学家庭极为困难,患有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的母亲常年需要照料,每年医药费下不二万元,同时年迈的患有严重腰肌劳损的父亲靠着几亩农田维持家里的开销,加上为给母亲看病欠外债八万余元,压得这位父亲更是喘不过气来。对于刚刚结束高考的她来说,本应承载着喜悦和希望的录取通知书却成了一家人愁苦的根源。兜里不到100元钱的父女俩带着一丝希望来到学院寻求帮助。学院院长孙晓君、书记刘长军、副书记徐春霖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学生处副处长张颖沟通,想办法解决新生入学难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申请了学生处发放临时补助资金100元,学院勤助中心捐赠了全套生活用品。辅导员齐伟老师联系市残联副主席柏大林老师以市残联名义资助生活补贴1000元/年。与此同时,张处长积极联系被服厂家,捐赠一套被褥解决了燃眉之急,帮助丽洁顺利入学。
前来报到的材化14-2班的周达同学,家住黑龙江省依安县,今年遭受水灾,家里4垧农田均被水淹,颗粒无收,这对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难以支付上大学的各种费用。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积极与省教育厅、校领导联系沟通,帮助解决周达同学入学难的问题,得到了校、院各级领导的帮助、关怀,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
校党委书记赵国刚、校长李大勇等各级领导也来到迎新现场,视察迎新工作,并专程来到化工学院“绿色通道”现场,指导工作。赵书记了解到任丽洁的情况后,亲切与家长交谈,询问家庭困难情况,帮助解决入学的各种困难,并勉励丽洁要好好学习,争取获得国家奖学金,在理工大学实现自己梦想,理工大学不仅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更会给予你们能力支持和精神关爱,确保象你一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同样的起点、同样的环境学习生活,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
为了使新生可以“能上学,上好学”,学院领导表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院会陆续捐赠书籍、军训服、运动服等物品。配合学校给予临时生活补助,积极协调相关企业落实学费资助工作,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并为之申请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以解决后顾之忧,缓解生活压力。
校、院领导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资助老师体贴入微的温情服务,同学们热情开朗的积极助人,使得特困学生深受感动。截止31日晚,我院共有36名同学已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
学生处张处长与化工学院领导沟通 积极解决特困生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