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缅怀历史记忆重温英雄事迹。哈尔滨理工大学“重走抗联路 激昂青春志”社会实践小分队成员来到了吉林省靖宇县龙泉镇抗战老兵黄殿军老人的家乡,这也是他和战友们并肩战斗的地方。
到了老人家门口,是老人刚退伍还乡的孙子接待了我们。已经91岁高龄的黄殿军老人因疾病缠身已卧床一年多,但看到我们的到来,老人坚持要坐起身子和大家交流。回想起抗联的日子,老人记忆犹新,激动不已地向大家讲起了那段峥嵘岁月。
(黄殿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师长传令兵)
12岁扛筐修路打不死就参军
黄殿军老人依靠着床边对实践团成员说到“我那时才12岁就被日本鬼子拉去抬筐拉石头了”,据老人回忆在日本军开始归屯并户后,就强迫村里的所有人都去修路,当时黄殿军老人才年满12岁就被迫去抬筐,那时筐里放的都是石头,他和同村的一个男孩子每天都要抗世纪筐,肩膀都红肿掉皮,但是日本人依旧要求他们每天不停的干活。黄殿军老人说有一天他上山扛石头,有一个人向他打听了村内日军的数量,他就把日军的人数和站岗的地方都告诉了这个人,没想到这也成了他参军的一个机遇。说到这段经历,黄殿军老人激动不已,他说“我12岁就参军了,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是曹亚范的传令兵,那个和我打听事的人就是魏拯民军委”。
“革命不分大小,大家都去当兵”
黄殿军老人说当时没想到自己可以参军,看着革命的队伍在自家门前为保卫祖国山河、保护百姓奋勇杀敌,老人心中热血沸腾,十分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战士冲到前线与敌人厮杀。可当时12岁的黄殿军对自己没有自信,怕在队伍中起不到作用,反而拖累队伍。但他说他的一位老首长的一句“革命不分大小”使黄殿军的顾虑一扫而空,毅然参加了东北联军的队伍。而这位老首长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杨靖宇将军。说到这里老人眼里闪现了光芒,他提高了音量说到“你们都知道东北抗日联合军歌吧,我当年是杨靖宇将军教我唱的”。老人喃喃自语反复地说着“是杨将军教我的…是将军教我们的…”老人的孙子和我们讲到,小的时候黄殿军老人就总是教他唱抗联歌曲,他打趣的说到都可以倒着唱出来了。
“鬼子来了就打,打死几个继续前进”
根据黄殿军老人的孙子黄守文讲1939年,日军疯狂“围剿”东北抗日联军。那时杨靖宇决定突围,实行分散游击。黄殿军老人作为传令兵,所肩负的责任重大而且艰巨。有一次黄殿军老人临危受命,要去传达军长的命令,据老人回忆那时他在传达军令过程中遇到了第二中队的三个人,一个指导员,一个班长,一个机关枪射手,他们全都受了重伤。黄殿军老人将军令交给了受伤的战友,毅然决然地掩护他们向大部队所在的山顶撤退。这时有一小队日本兵发现了他们,就向他们冲了过来,黄殿军掩护战友躲在横木后面,等日本兵离近了,看见就打,把离近的日军全给撂倒了。黄殿军老人说:“那时枪声打的呜呜的,那时根本不害怕,不寻思死的事情,就想着赶紧打死他们好回部队”。可是日本兵来了增兵,他们把剩余的子弹都装好,把仅有的2颗手榴弹都握在手里,大家准备和日军决一死战,想着多打死一个就赚一个。等后面的追兵离他就几米时,黄殿军先把手榴弹扔了出去,接着就开枪开打。就在这时,他听见背后传来阵阵枪声,黄殿军知道这是部队的增援到了。“那时您一定很高兴吧”实践团成员问道,“那时就想着我们战友有救了”老人幽幽的说到…黄守文说,“那时他(黄殿军)也晕倒了,被抬回部队的,后来发现也受伤了”。我们看到小心地撸的裤脚下,老人腿上的还清晰可见弹坑。黄殿军老人的孙子说到老人后脑和额前还有伤痕,全身共有8处鲜明伤疤,而那些细小的伤痕更是无数。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 颁发予黄殿军老战士的ag真人的荣誉证书
“我要当兵,我的儿子孙子都要去当兵”
老人是从革命中走过来的,他说他也是替他们战友们活着的,所以黄殿军老人一直鼓励支持家人参军,他希望自己的后一辈还可以为国家为人民而战斗。在寻访的最后,老人颤颤巍巍地支撑起身体,对我们说到“我的儿子要接我去市里,但是我不能走,这里有杨将军和我战友们的英灵,他们都在这儿,我不能离开,我要死在这里和他们一起”。时光荏苒数十载,当年意气风发,保家卫国的少年现已是戎马一生白发苍苍的老人,可他依旧对家乡、对战友,对那段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的这片热土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黄殿军老战士获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荣誉勋章
抗联历史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日战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抗联部队集结前进(图片来源网络)
1939年10月至1941年底,东北抗日联军陷入了敌人重重包围的极端困苦时期。杨靖宇领导的第1路军各部指战员们,在缺衣少食的条件下,冰天雪地之中吃树皮、嚼草根,与超过自己几十倍的敌人频繁作战、坚持斗争、苦苦周旋,部队减员过大,无法补充,困难日益加重,游击战争遭到严重挫折,杨靖宇同志不幸于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县境内保安村三道崴子被日伪军层层包围最后壮烈牺牲。
抗战英雄杨靖宇将军(图片来源网络)
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投降,日本帝国主义更加孤立。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并派出远东军进入东北战场。在苏联整训的东北教导旅空降人员和在东北各地坚持游击战争的部队,以及执行侦察任务的部队、抗联地下工作干部组织的军队,积极配合苏军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联部队不惧严寒奋勇向前(图片来源网络)
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党和人民给予了高度评价。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是一部英勇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东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拯救中华民族的一部鲜血写就的历史。东北抗日联军仅有近4万人的军队牵制了近40万的日伪正规军,有利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它的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建树的抗日业绩,表明了它不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
东北抗日联军活动区域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哈尔滨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