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作为国家栋梁培养之根本,依靠大师为门下弟子传授知识,树立榜样,指明道路,是谓“传道、授业、解惑”。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教授再一次登上讲台,为2019级新生讲述自身不忘初心的故事。执教57年,通过三尺讲台,一隅科研,培育出众多英才,他希望自己的经历影响更多的电气学子。近三年的新生入学之际,雷院士都会特意抽出宝贵时间和同学们畅谈自己的专业与人生、立志与拼搏、感恩与报效祖国。

2019 雷清泉院士“不忘初心”主题讲座现场
讲座由电气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丽主持,出席讲座的领导有电气学院党委书记张军,电气学院副院长刘骥,电气学院2019级新生辅导员周广、张晶和全体大一新生。

电气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丽主持讲座
雷院士说自己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奋斗成长起来的院士,尽管条件艰苦依然坚持奋斗,时至今日也依旧坚持学习。当代同学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比自己当年好了无数倍,已经不是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所以更应该全心投入。在讲座中,82岁高龄的雷院士对2019级新生提出四点希望:
1.艰苦奋斗,报效祖国
雷院士从家乡讲到童年经历,由经历讲到求学过程,作为贫苦土地上成长起的他,曾以萤火为烛,借日月之光看书,回想当年进入初中学习都是因国家的资助,谈及到此雷院士几度失声哽咽,叮嘱19级新生一定要“立志拼搏,报效祖国”。作为寒门学子雷院士热爱劳动,“锄地、挑担、打猪草、打谷子……”劳动赋予了雷院士强健身体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的心。“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雷院士说。
2.惜用时间,善用资源
大学是最人生自由的时光,也是最能接受知识的时间,当代大学生要在积累广泛知识的同时,善用时间与资源。雷院士在回忆求学经历时深刻地讲道:“再聪明没有时间也不可以,要成功不用时间也不可能”。除了珍惜时间,雷院士还鼓励学生热爱两个场所——图书馆与体育场,用图书馆充实头脑,用体育场强健体魄。
3.夯实基础,博学善思
对于如何在大学里做好学问、做懂学问,雷院士总结了十六个字,“学到深处,夯实基础;问到深处,求实创新”。大学里要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培养自学能力,“知识的广博离不开自学,被动地听讲与接收是不行的,要自己学习才行”。为了教好“电介质物理”这门课,雷院士自学材料学、物理学、数学等众多学科,并自学掌握了德语、法语、日语、英语、俄语五门外语。“没有自学能力就没有今天的成功,没有夯实的基础就没有今天的成功”,雷院士用自身经历告告诫2019级新生:强大的自学能力与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未来成功的敲门砖。
4.不忘初心,传道授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雷清泉院士为科研奋斗四十载后以65岁高龄重返教学岗位,他用实际行动兑现“为师者报效祖国”的诺言。当学生问他为何放弃“高大上”的科研工作时,老先生再度哽咽回忆道,“十五年前他明白了,一个人不能什么事情都做,要集中力量干大事,他是行业的引路人,也是行业的传承人,相比于拿项目、写论文,培养有思想的年轻人更重要,告诉他们未来的方向怎么走,怎么思考,每一代都要有接班人,我希望年轻人更有出息,也希望用我的方式报效祖国”。
当雷院士用亲身经历向在场所有学子们诠释了何为“不忘初心”时,场下再度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2019级新生代表为雷老先生献花后,讲座进入了师生互动环节。

新生代表为雷清泉院士献花


雷清泉院士与提问学生亲切互动
雷院士仔细倾听2019级新生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并从专业学习、时间分配、职业规划和科学研究等角度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作出详尽的解答。讲座在第30次掌声中缓缓结束,但同学们不愿离场,都紧紧围绕在老先生周围希望聆听更多的教诲。

“不忘初心”讲座活动结束后雷院士与学生们再次交流
电信19-3班张凯宣说,雷院士的精彩演讲,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们明白了“著述等身,始于毫厘微末;博学慎思,才见矢志不渝”,他激励我们要胸怀大志报效祖国的同时也警示我们光阴寸金,应物尽其用。电气19-1班莫可说,雷院士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畏环境艰苦、无畏条件苛刻,要定一个目标就要一直钻研下去。新能源19-1班张基群说,以雷院士为代表的“哈理工人”无畏环境艰苦、无畏条件苛刻的 “大无畏精神”在一批又一批入学新生的掌声中薪火相传。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土生土长的雷清泉院士也表示,在近日将为全校师生做报告,希望自己可以影响到更多的理工学子。